鹿肉干是东北零食界的明珠,却鲜有人吃过

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,鹿肉一直占据肉食中的C位。什么?我们不是都吃猪鸡牛羊的吗?鹿肉能好吃吗?把“能”去掉好吗!事实上,我国先民吃鹿肉的历史,远在猪牛羊肉之前,距今在7000-4000年前后,从狩猎为主的石器时代之前,就已经开始以鹿肉为食物。

原始人就开始狩猎鹿了

而到了有朝代记录的时候,商朝时候纣王在打猎的园囿中修筑了“鹿台”,说明纣王常常猎鹿。

周朝贵族礼制的《礼记·内则》上就已经有很多鹿肉的做法了,如鹿肉干(鹿脯)、糜脯(鲜鹿肉捶打成肉糜再发酵 撒上调料)、烤鹿肉(鹿炙)、鹿肉片......更有各朝代的皇家狩猎活动,都是主要狩猎鹿为主。

酱卤肉1.jpg

到了汉代,鹿肉的吃法也开始丰富了,更称为民间摆酒菜--红烧小鹿肉,中原地区还有叉烧鹿里脊,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《遗策》中记载鹿炙、鹿脍和鹿肉做的羹。

到了宋朝时候,中原地区的野生鹿已经吃的差不多了,民间甚至还有用马肉冒充鹿肉的现象,这时候的鹿肉,已然成了王公贵族社会顶流的盘中餐。

延禧攻略鹿肉.jpg

而此时的北方女真部落,在广袤的山区和茫茫草原还生存着大量的鹿,这里的部落还是以狩猎为主,而主要的肉食就是鹿肉,烹饪方法也非常简单,要么烤,要么水煮,以前也没有冷藏储存方法,出不完的新鲜鹿肉,就要风干做成肉铺,撒上盐巴卤制,这就是原始的鹿肉干。

说起女真人,可能现在很多人都没听过,其实说起大清,大家就知道了吧。东北,是大清的发源地,在建立大清之前,满族的称呼,就是女真,这也让清朝成为食鹿文化最为昌盛的时期。

古时候.jpg

由此可见,中国吃鹿肉的历史,其实已经延续了的数千年,只不过古时候人没有那么多,自然环境又好,鹿还是很好找到的,鹿的繁殖速度太慢,胆子小还容易神经质,还喜欢寒冷气候,脾气不好还贼能跑,巨能吃还长得慢,就算人工养殖,依然太少。所以,鹿肉在古代时期,就成了达官贵人或者宫廷宴席才会出现的菜式,可见珍惜程度。

直至如今,野生的鹿已经不能吃了,人工养殖的鹿肉还是可以吃到的,但是只能在东北出产,总不能为了吃口鹿肉跑一趟把,就算能买到鹿肉,也不会做怎么办?很简单,手撕鹿肉干,原味香辣,独立小包装,跟风干牛肉干一样做法,越嚼越带劲。

lurouu .jpg

鹿肉干是一种以鹿肉瘦肉为原料制作成的干燥肉制品。鹿肉具有低脂肪、高蛋白、胆固醇含量低等优点,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,易于消化吸收。鹿肉干是东北传统鹿宴美食,这款产自长春鹿乡的手撕鹿肉干,严选草饲谷饲鹿肉,整条不碎,用后腿做的鹿肉干才好吃,剔除了筋膜,肉味香浓易嚼。

鹿肉干采用新鲜鹿肉制作,每1千克鲜鹿肉,才能做不到半斤的鹿肉干,干而不柴,嚼劲十足,配料简单,只有鹿肉、酱油、盐、味精、香辛料,没有乱七八糟的添加剂和大豆蛋白之类的。是追剧、送人非常不错的健康零食,也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东北特产。

梅花鹿

可能有人会说,吃鹿肉干,为啥不吃牛肉干?从味道上来说,鹿肉更接近于真正的“肉”。鹿肉的脂肪相对牛羊肉,脂肪含量更少,廋肉更多,嚼起来更紧实、肉香更浓郁,瘦肉多,芥蒂组织少,甚至国外有很多地区,在生吃鹿肉,是非常珍贵的美味。

鹿肉没有像猪鸡牛羊这样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,就是因为产量还是太少了!

鹿.jpg

鹿喜欢生活在气温寒冷的地方,如果南方养殖,也可以养,但是难度和成本比在北方养还高。

而鹿的繁殖能力还比较低,一直成年雌鹿,一年只繁殖一次,一次只有一只小鹿。

小鹿.jpg

更主要的是,鹿不但胆子小容易收到惊吓,还非常不老实,不能长期圈养在一个地方不动,所以就算在东北,鹿场一般都是需要靠近有山包丘陵的地方,除了日常圈养以外,还要配置有放风的场地,如果不让鹿偶尔跑一跑,是真会犯神经质。

尤其长角的鹿,还容易打架,发起疯来非常难搞。

鹿茸.jpg

有这些条件限制,很难让鹿大规模饲养,就算东北人,也只有少部分人尝过。

而鹿肉,其实也是鹿的附加产品,鹿场如果只靠鹿肉营收,那远远不够成本的。

鹿的全身都是宝,鹿场主要是靠鹿茸、鹿血、鹿胎、鹿鞭、鹿心等高价值的产品维持运转。

这个鹿肉干,鹿场是长春双阳鹿乡的养殖基地所出品,品质不错,喜欢的朋友可以尝尝

关东老唐都有啥好东西?

记录东北的日常生活,尝了忘不了的天然味道。

各种山货特产,人参鹿茸,小吃零食,地方特产。

长白山椴树蜜和各种滋补品,品类多,选择多。

关东老唐微信:2799938556


如果需要关东特产,可以随时联系老唐微信:2799938556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516747362@qq.com